banner-frontpage

教育資訊 - 屬於胃病的徵兆



香港是美食天堂,各適其適的美食都可以找到,而香港人又喜歡有關飲飲食食的活動,問題就在此,究竟我們吃進肚子的食物,是否可以很順利完成消化過程?原來消化不良是都市人常見的問題,並與個人健康狀況有密切關係,因此絕不能輕視它的發生。所謂消化不良,是指在指定時間內未能全面地消化。腸胃肝臟專科李定豪醫生表示,此問題的成因有很多,除了與本身消化能力和年齡因素(較年長)有關,更是健康的警號。「首先,消化不良可能屬於胃病的徵兆,包括胃潰瘍、萎縮性胃炎、胃癌及幽門螺旋菌感染引發。胃液在消化過程中擔當重要角色,一旦胃部有異常令胃液分泌失調,胃部輸送食物到小腸的時間便延遲,以致出現消化困難。另外,胃酸過多或過少,都會妨礙食物吸收及進行消化。」

不只胃病,身體上其他毛病也可引發消化不良,舉例說,糖尿病人的胃部活動較一般人慢,這是由於糖尿病可使血管受到損害,供應胃部的血液量減少,令到胃部的活動能力減慢,引起消化不良的問題。「都市人患上消化不良的情況很普遍,加上可以引致消化不良的糖尿病、血壓高的個案亦很多,這些疾病都可加劇消化不良。此外,長期服食某些藥物,有機會使到胃部的活動能力下降,加速消化不良的形成。」怎樣才知道自己是否消化不良?基本上進餐後大概 1.5 小時,食物已完成消化(俗稱「落格」),如果消化能力欠佳,會出現噁心、飽飽滯滯、胃氣脹、胃痛等不適反應。「消化不良的影響有不少,由於患者的胃氣多,常產生嗝氣或放屁,造成社交上的尷尬。消化不良亦容易造成食物無法全面吸收,換言之患者的營養吸收亦欠佳,在營養不足下,體內各器官容易有毛病。」

患有消化不良的人士,往往同時受到便秘的困擾,其實便秘並非由消化不良引致,只是這兩種病的部分成因很相似,都是跟情緒有關。「臨床上早已發現,受生存環境影響,如家庭、工作、感情等引發的情緒問題,會透過身體不適來反映,其中最常見是腸胃不適,包括感到胸口有東西『頂住』。」基於消化不良是身體疾病的先兆,我們不能置之不理。李醫生認為,處理消化不良,當然要對症下藥。「先了解患者是否有胃酸過多或過少的問題,再檢查是否由某些胃病引起,並按個別情況給予治療方案。常用處方藥物包括中和胃酸的藥物、增加胃部蠕動的藥物、減低胃酸分泌的藥物。然而有些消化不良可能找不到成因,會再了解是否由情緒造成。」

他又指出,除了藥物外,患者還需要在生活習慣方面作出配合,此亦是一般人預防消化不良的方法,包括改善不良飲食習慣,尤其是少吃煎、炸、肥膩等高脂肪食物,三餐要定時、避免進食過量、戒除吃宵夜的習慣及戒煙戒酒。同時有適量運動,有助促進腸胃蠕動能力和強化消化功能。消化不良與飲食有直接關係,原來還有一種疾病亦從飲食而來,就是脂肪肝。李定豪醫生說:「脂肪肝由肥胖、糖尿病、血壓高和膽固醇高引致,9 成脂肪肝患者肯定患有當中一種疾病。此症很普遍,嚴重的脂肪肝會引致肝硬化。」治療脂肪肝的第一步,與預防消化不良的方法一樣,都是維持良好飲食和生活習慣,至於何時才需要用藥物,則視乎個別情況。他指出,藥物具有輔助性作用,由於脂肪肝患者的肝臟常缺乏一些氧份,如磷脂,透過服用一些補充這類氧份的藥物,可修補及建造肝臟細胞,維持肝臟健康。

腸胃肝臟專科李定豪醫生, 香港經濟日報, 2012-1-30

參考資訊